张颖彬:茶叶感官审评的继承和创新者

张颖彬:茶叶感官审评的继承和创新者

162阅读 2021-06-24 09:20 人物

张颖彬,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助理研究员,浙江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国家一级评茶师,长期从事中国茶叶感官评价及相关研究工作。现为中国茶叶学会感官审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西湖龙井茶质量鉴定中心鉴定专家,多次担任全国及地方茶叶评比专家。获首届全国评茶员技能竞赛总决赛优秀裁判及突出贡献奖、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业务技术优秀个人。

首绘中国茶叶风味轮:致力于感官审评理论与技术研究

当前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一,但是中国茶叶感官品质特色丰富,消费者经常反映喝茶喝不明白,许多茶叶产业从业者也经常苦恼于茶叶感官属性的定性描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颖彬首次构建与发布了茶叶感官风味轮(总轮、颜色轮、香气轮、滋味轮)。

风味轮技术能把所有人类感知到的属性特征完整、系统并且具象地归类,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层次,是研究感官术语间内在联系和规律的有效手段。中国茶叶风味轮的构建基于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基元语素,张颖彬创新性地从语言学角度提出了“基元语素”,凝练出126个中国茶感官术语基元语素,并进行了中文释意和英文日文双语定义。最终绘制的中国茶叶风味轮共包括32个颜色属性,13个滋味属性,75个香气属性,合计120个属性,为茶叶感官特征的定性定量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描述语体系,对茶叶感官审评体系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上述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她已先后发表了《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基元语素研究与风味轮构建》、《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的形成与发展现状》、《我国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的形成与发展》、《略论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的产生、演变与完善》、《茶叶感官审评术语中的“醇”和“纯”》等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相关论文15篇,副主编教材《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技术》1部,参与制定标准《GB/T 23776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等5项。

认真评好每一个茶:练就茶叶感官审评过硬技能

进入中国茶科所工作9年来,张颖彬一直负责感官审评工作,已累计审评茶样20,000余个。在日复一日的感官审评中,她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评好每一个茶,对每一份审评结果仔细校对,确保感官结果无差错。通过对茶叶感官定性技术研究,她创新出了一套独有的感官审评技术模式,建立了一套基于感官术语的审评速记规范,保障了审评准确性的同时,审评效率提高50%。

她的审评工作也为茶叶种植、品种选育、加工工艺以及品质分析等研究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她协助茶树营养、种植团队明确了我国不同种植区域扁形绿茶感官品质差异,协助资源、育种团队选育出中黄1号、中白1号等一批感官品质优异的彩色型、高香型、特鲜型茶叶新品种,协助加工团队获得《一种工夫红茶通氧变温变湿发酵方法》等27项茶叶加工机械装置及制茶工艺专利。

关注茶叶感官品质动态变化:服务茶产业升级发展

张颖彬坚持对国内外不同产区茶叶感官品质现状进行长期跟踪,并对不同产地茶叶品质情况开展梳理与分析,覆盖了名优茶区、中西部传统茶区和外国茶区等。她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了《洞庭(山)碧螺春感官品质现状分析》、《湖北省英山县茶叶品质区域特征研究》、《浙江省“十大名茶”感官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泰国茶叶感官品质分析》、《不同产区大宗绿茶感官品质分析比较研究》等论文。2015年,张颖彬受邀前往泰国王太后大学开展培训交流,受到了当地茶叶研究所、华侨和茶农的赞誉,有效推动了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技术走向世界。

此外,她还开展了茶叶实物标准样研制系列工作。目前已经发布洞庭山碧螺春茶感官分级标准样等4项国家或地方实物标准样,其中以她为第一完成人制定的《广元黄茶》产品文字和实物标准,在中国茶科所科技支撑西部扶贫关键技术集成模式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茶行业遭遇执业打假,茶行业协会出面为茶商维权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